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何偉傑
  繼荔灣區郭村經適房小區出現電梯故障一個月無人維修後,金沙洲經適房小區有住戶近日向羊城晚報反映,他們的電梯壞了整整半年至今仍處於“罷工”狀態。市住保辦表示,過了保修期的經適房電梯維修費用由業主分攤或啟用物業維修基金。但記者走訪市內各大保障房小區發現,相當一部分保障房小區都採取混住的形式(內有解困房、廉租房和經適房等不同房源),小區公共設施一旦出現損壞,物業維修基金卻難以盤活,只能靠業主們自籌資金解決,導致維修變得遙遙無期。
  住戶
  一棟18層高的大樓
  電梯壞了半年沒修好
  郭村小區電梯出現故障一事被報道不久,家住金沙洲經適房小區惠豐二巷29號大樓的蔡先生也致電羊城晚報抱怨:“郭村那邊的電梯才壞了一個月,我們這裡的電梯半年來都沒動過了。”蔡先生所住的是一棟18層高的大樓,內住有70多戶居民,平時出入依靠兩臺電梯。但就在半年前,電梯突然無法運行,“聽說電梯有部件壞了,有住戶也多次向管理處反映情況,但聽說是因為電梯零件一直都湊不全所以一直無法運行。”這一拖就是半年。
  近日,記者來到該棟大樓,其中一部電梯大門緊閉,門上貼著一張寫著“電梯變頻器故障,暫停使用”的告示。“這麼多戶居民半年來出入只靠一臺電梯,有時等好久都等不來一趟,真的很不方便。”在採訪過程中,有住戶向記者抱怨。記者走訪發現,除了29號大樓之外,同樣是經適房小區的33號大樓也出現了電梯停運的情況,“不僅僅是這兩棟樓,好多業主都向我們反映,自家樓層的電梯存在損壞的情況。”談起保障房小區內的電梯問題,小區一名物管工作人員相當無奈。
  物管
  公共維修資金無法調動
  修電梯只能靠住戶分攤
  小區物業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區先生表示,電梯遲遲不開主要是因為業主在費用分攤方面一直沒有達成共識,“我們早已貼出告示呼籲業主對電梯維修費用進行分攤,由於數額比較大,每戶大概要交數百甚至上千塊錢,告示貼出來不久又被人撕掉了,導致業主意見至今無法達成一致,接下來我們會再次張貼公告,做好動員工作。”
  在郭村保障房小區電梯故障事件發生後,廣州市住保辦在回應時曾強調,各保障房小區的電梯日常維修養護工作由小區所在的物業服務公司負責,電梯若保修期滿後出現故障,維修費用除了可以由業主分攤之外,還可以啟用公共維修資金。那麼金沙洲保障房小區的電梯維修為何不直接動用公共維修資金?對此,物管負責人區先生表示無奈,“這幾棟高層住宅除了含有經適房之外,還有村民的回遷房,後者是沒有繳納公共維修資金的,這樣導致公共維修資金很難調動出來。”
  觀察
  混居模式致保障房小區
  公共設施維修寸步難行
  事實上,存在電梯等公共設施維修難問題的並不僅僅只有金沙洲、郭村兩個保障房小區。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市內不少保障房小區都存在類似問題,而“混居模式”讓公共設施維修變得步履艱難。
  位於海珠區江海大道中的聚德花苑是廣州另一個大型保障房小區,該小區自1997年投入使用以來,很多公共設備已經開始老化,“去年新物管剛進駐小區時,兩棟高層電梯幾乎不能運轉,供電房設備老化,而且水泵也有問題,經常間歇性停水。”談起小區公共設施,業主蕭何也是一聲嘆息。聚德花苑內有解困房、廉租房和經適房等不同的保障房,按規定,只有經適房繳納了專項維修資金,至今已經有850萬多元,但是解困房和廉租房等房源都沒有,繳納了專項維修資金的業主只占總數的不到1/10。更尷尬的是,相當一部分高層住宅採取的是解困房和經適房混住的模式,這導致公共設施維修變得寸步難行。“同一棟樓裡面有人買了,有人沒有買。這樣要盤活起來就非常困難。”蕭何說,“例如電梯壞了需要動用維修資金,經適房的業主首先就表示反對,因為他們覺得,整棟大樓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沒有交維修資金,憑什麼用他們的維修資金來為整棟大樓的公共設施埋單?”
  類似的情況也曾在另外一個保障房小區棠德花園出現過。小區前業委會主任夏先生表示,小區部分住宅由商品房、廉租房、解困房組成,“2000年以前買解困房的業主是要交物業維修資金的,但2000年後的業主又沒有交了,這樣一來導致物業維修基金根本用不了,小區業主們為了公共設施維修問題發生過不少矛盾。”
  物業維修基金用不了,公共設施若需要維修,小區住戶只能自籌資金。“只能靠物業公司慢慢做工作咯,挨家挨戶地央求人家給錢。”說到這個問題,棠德花園前業委會主任夏先生多少有點自嘲的味道,“這種方式在比較小的維修方面還能用一下,但遇到大型維修就不管用了。”聚德花苑業主蕭何也提出,小區遲遲未能成立業委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小區公共設施維修的難度。
  專家
  政府應儘快出台細則
  “混居模式在廣州市保障房小區內可謂相當普遍。”華南和諧發展中心主任周活寧表示,在一般的商品房,要順利調取物業維修基金本身就要走一個漫長的流程,混居模式的出現無疑加大了保障房小區住戶運用物業維修資金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保障房住戶如何才能利用好這筆資金,政府必須儘快有一個更細的規則。”他建議,“否則這筆龐大的物業維修基金只能躺在銀行睡大覺。”
  報料人蔡先生、周先生,二等獎各200元
  何偉傑  (原標題:混居模式讓保障房小區一病難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gdiknfsjd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